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招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渐成常态

发布时间:2014-05-15作者: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渐成常态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徐博  张栩)1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2014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专家指出,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办学者、上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才能破解大学生就业这道难题。

  “中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青年大约1500万,今年高校毕业生占了将近一半,这本身就说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

  从纵向上看,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多。再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大约有2500万,到2030年左右,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

  “大学生的确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如果还抱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不放,就业当然很难。”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曾几何时,因为“有知识、有文化”、工作包分配、身份是干部,大学生是大众羡慕的对象,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一方面,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必须转变,不能只盯着体制内——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每年最多能吸收约60万毕业生,不到应届毕业生的10%。”莫荣说,政府也有责任把大学生就业引导到其他方面,以缓解就业压力。

  正如通知要求的: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比较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各类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不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区间,指望就业随工程项目‘一哄而上’已经不大可能,而长期积累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周天勇说。

  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招工难,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在中国长期存在,特别是中级工、高级工求人倍率基本是1.8以上,也就是说两个岗位大概只有一个人求职。

  “我们很缺人才,而且人才队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很担心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朱新庆告诉记者。

  通知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莫荣指出,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亟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相应的就要发展职业教育。“很多大学生薪酬不如技能人才,起薪甚至不如农民工,说明一技之长有多么重要。”莫荣说。

  专家指出,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到基层、边远等亟需人才的地方。

  通知要求,对到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正在‘腾笼换鸟’的北、上、广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容纳度也变得越来越小。”周天勇说,“城镇化推进、中西部开发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并主动适应这个趋势,抛开暂时的得失,放眼长远,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20140513 19:10:27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5/13/c_1110671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