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善洲为镜鉴 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杨善洲是一面镜子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刘维佳
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将平凡与伟大质朴地集于一身,将传统与时代完美地融为一体,当之无愧成为共产党员的杰出楷模,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这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指算来,我调到云南工作已经整整两年,先后7次去过施甸县的大亮山——善洲林场。每一次上山,自己都会经受一场心灵深处的洗礼,都会经受一次能发真情的震撼。
2011年秋天上山,我觉得杨善洲是一棵参天大树,是漫山遍野、生机盎然的松柏翠竹,是一座巍峨耸立令我们不得不仰视的云岭巅峰。
2012年冬天上山,我感到杨善洲是一本越读越耐读的好书,是一套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教材,是一座摆满了教导我们做好人、干实事、当清官书刊的图书馆。
2013年夏天上山,我体会到杨善洲是一面需要党员干部经常照一照的镜子,是一面引领方向、催人奋进的旗帜,是一座值得全省干部群众永远敬仰、永远铭记的世纪丰碑。
我之所以多次上大亮山,就是要把它建设成为全省的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和发扬云南精神的“井冈山”。
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最需要一面能够照得出不足、找得到差距,励志修身、见贤思齐的镜子。这面镜子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善行壮举,传承着党的根本宗旨的炽热薪火。
几天前,我又上了一次大亮山,去了陡坡大柳水村杨善洲家的老屋。小院子长满了青草,屋的后墙已经倒塌。这种旧宅,村里的贫困户都已经不住了。在屋檐下堆着不少旧农具,我找到一个破了口的小腌菜坛子。
杨善洲的65岁大女婿说,这个腌菜坛子起码用了五六十年,过去家里穷,一年四季都要靠吃腌菜度日。我手捧杨善洲用过的这个腌菜坛子,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朴实憨厚的“小石匠”和后来的“草鞋书记”。
我拿着腌菜坛子反复地擦拭抚摸,杨善洲的大女婿见此情景说,你喜欢就送给你吧。我感激不尽,这是多年下乡第一次非常想要的东西。回到部机关,我凝视着这个腌菜坛子蓦然想到,这不就是一面查找自己差距的镜子吗?是的,杨善洲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我们的意志和情操。
用杨善洲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在理想信念方面,我不如杨善洲定力执着;在求真务实方面,我不如杨善洲抓铁有痕;在艰苦奋斗方面,我不如杨善洲矢志纯朴;在亲民为民方面,我不如杨善洲全心全意;在廉洁奉公方面,我不如杨善洲自觉自律。
杨善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弃不舍,坚守人民公仆本色不退不变,坚守清正清贫清廉一尘不染。他60年如一日根系群众,没有丝毫庸俗官气;他60年如一日较真求实,没有丝毫虚假浮夸;他60年如一日感恩奉献,没有丝毫图利求名;他60年埋头苦干,没有丝毫偷闲享乐;他60年如一日严于自律,没有丝毫杂念私心。
杨善洲精神的宝贵之处在于,这不是一时一事的镜子,也不是三年两载的镜子,而是一生一世一辈子的镜子。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我们会发现差距有多么多,有多么大,有多么具体。因此除了惭愧自省,我们就是要发奋努力学习楷模,就是要坚定反对“四风”的决心和信心。
老书记杨善洲,真的是一面十分难得的镜子啊!这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脸上身上乃至心中不干净、不纯洁的东西,可以看到我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巨大差距。毫无疑问,我们经常用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心扉会得以开启,心态会得以平实,心智会得以陶冶,心灵会得以洗涤。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追寻杨善洲的足迹,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生,用这6个字来概括杨善洲6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是最恰如其分的。
杨善洲精神蕴涵着深厚的草根情结,执着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公仆责任,踏实的纯朴作风,高尚的宗旨境界。让我们沿着杨善洲的足迹大步前行,以他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见行动,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辈子的为民情怀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善洲精神研究会会长黄炳生
作为一名在杨善洲书记领导下工作的党员干部,我有幸与他在保山地委领导班子共同工作多年,回顾他的为民情怀,总是深受教育和鼓舞。
“凡是要求下级干部做的事,自己先动手做到。”杨善洲同志对这句话说到做到。他亲自带领农业科技人员办高产样板田,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推行良种良法,在他的带动下,各级干部都努力办高产样板,使保山成为“滇西粮仓”。
杨善洲同志调研一般是一个秘书一辆车,专题调研只带专业技术人员,从不扰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过对热区和山区的调查,他建议地委作出了发展蔗糖、茶叶和经济林果、经济作物产业的决定。从1980年到1985年,保山蔗糖产量在全省跃居第一位,茶叶产量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8元增加到204元,翻了一番多。
决策一定要符合实际,讲究科学,才能有效。杨善洲同志曾经讲,他任地委书记不久,为了鼓励农民种桑树,制定了补助政策,结果农民拿了补助把桑苗扔了。原来当时农民粮食不够吃,养蚕经济效益不好,农民不愿养蚕。从此他坚持不懈地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十多年后保山不仅粮食稳定增长,还实现了蔗、茶、烟、桑、菜、果全面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善洲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毅
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杨善洲同志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的精神,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尊重群众、重诺守信的精神,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原则、慎用权力的精神,胸怀全局、勤奋敬业的精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坚守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自觉的党性观念、党性意识。
杨善洲精神之所以能感人、服人、激励人、陶冶人,除了其党性原则的纯粹和境界的高尚外,还有的就是其良好的党性修养。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动摇,60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怠,60年践行党的宗旨不褪色。他从没有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有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有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有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这反映了一个从贫苦农民成长为党的地厅级领导干部的共产党员对其精神家园的无怨无悔的坚守!
从党的发展奋斗历程看,杨善洲精神值得传承;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杨善洲精神弥足珍贵;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看,杨善洲精神需要发扬光大。
牢记为民宗旨
省委党校副校长、云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善洲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何祖坤
我们向杨善洲学习什么?就是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杨善洲为镜子照一照自己,真正回答好三个问题正衣冠:是当人民公仆,还是当官做老爷?是真心诚意为民,还是虚情假意作表面文章?是为民一辈子,还是一阵子?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杨善洲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的公仆情怀,始终牢记为民宗旨,真情对待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党校,要加强杨善洲精神研究,多出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杨善洲精神的实质。作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我更要在学习上下功夫下力气,自觉对照杨善洲这本活教材,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宗旨、实践宗旨,并在杨善洲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弘扬传承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发扬务实作风
省社科院院长、杨善洲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任佳
学习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科研转型中发扬务实作风。如何发挥好社科院的智库作用,我们提出通过建机制、促开放来进一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使科研工作进一步从基础研究为主向有学理支撑的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转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问题研究。
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创新基层调研中发扬务实作风。要有好的科研成果,就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转作风,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兴边扶贫、沿边开放、民族和谐示范、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再出一批创新成果。
学习杨善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在正学风改文风中发扬务实作风。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存在的调查不深入,研究成果针对性、时效性不够等学风问题,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并重,我院创建云南智库学习交流平台以来,已为全院和省直机关有关部门提供了“形势与政策”、“理论和方法”、“读书学习”、“基层宣讲”、“青年学术沙龙”等五大板块的学习交流活动,为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持清廉本色
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兼省预防腐败局局长、杨善洲精神研究会副会长郭永东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楷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榜样,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品格,集中体现了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省委决定把学习杨善洲精神作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就是要我们把他当做标杆和尺子来对照检查、寻找差距,深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杨善洲留给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如数家珍,每每读来,无不感动、警示和教育着我们。他担任地委领导20年时间里,从来不占便宜,哪怕是一顿6.5元的饭钱也要自己出;从来不搞特殊,只要是因私事回家就绝不用公车;从来不收礼,每次给他送礼的人都被毫不留情地骂回去;从不让亲属沾光,他的妻子和女儿直到他离开还一直生活在农村……件件事,虽说不大,但折射的是一个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两袖清风的光彩风范。
今天,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杨善洲的事迹,以杨善洲这面优秀共产党人的镜子照照自己,可正衣冠,可洗尘土,可净灵魂。
清除形式主义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张朝德
可以说,当今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杨善洲精神既是新时期云南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一面旗帜、一块丰碑、一个标杆,更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
杨善洲精神蕴含的本质是对党忠诚、为民务实、无私奉献和公仆本色。杨善洲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的务实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本本分分的信仰,是一种自然朴素、不加修饰的本色。我们要以杨善洲为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以杨善洲精神为镜鉴,搞好“五对照五检查”工作。一是对照杨善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查找自己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上的差距。二是对照杨善洲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查找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的差距。三是对照杨善洲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查找自己廉洁自律、艰苦奋斗方面的差距。四是对照杨善洲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查找自己在讲政治、守纪律,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性方面的差距。五是对照杨善洲雷厉风行、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责任感、使命感,查找自己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方面的差距。
克服官僚主义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宣宇才
像杨善洲一样做真人,不沾染一点点“官僚主义”。我为什么会倾注全部感情、无私无畏地推介杨老书记呢?因为,面对面的采访中,在大亮山的窝棚里,我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点官僚主义的痕迹。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0年,所遇到的一个真人,一个真共产党人。
学习杨善洲、反对官僚主义,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真的渴望、真的高兴地见贤思齐,是否真的有足够的信念、勇气和力量学习杨善洲,像他那样真心诚意地做一个真人、做一个真共产党人、做一个真共产党的领导干部。
我们以杨善洲精神为镜子,就要心甘情愿将“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就要像他那样: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就要像他那样:始终艰苦朴素,淡薄名利,乐于清贫,始终保持平民本色。就要像他那样:不搞自己的政治利益圈子,不允许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就要像他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主动要求提前退出领导岗位。
衡量此次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的一个显著标志应该是,某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面前没了官气,建立了尊重群众的党性,恢复了平等、自尊、自爱的人格。
反对享乐主义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副书记、主任李邑飞
我理解杨善洲精神就是16个字:牢记宗旨,保持本色,坚持原则,忘我奉献。杨善洲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用一辈子追求理想、用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以杨善洲为镜,就要学他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把坚定的信念落实在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学他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学他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感同身受、休戚与共。
以杨善洲为镜,要坚决克服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作为“四风”之一,毒害人的思想和灵魂,消磨人的斗志和锐气,使人信仰失重、道德滑坡、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人民群众对它深恶痛绝,十分反感。
以杨善洲为镜,克服享乐主义,当从强化四种意识着手。必须强化宗旨意识,身体力行当表率;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履职尽责促发展;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克己奉公作贡献;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清正廉洁树正气。
党员干部当以杨善洲为镜,坚决克服享乐主义,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心、用情、用力工作。
防止奢靡之风
省审计厅副厅长、省经责局局长 吴绍吉
“像杨善洲那样为政、干事、做人,60年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动摇,20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本色。”近来,通过重新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感人故事,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对反对“四风”有了新的认识。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习杨善洲就是要以他为镜,按照活动要求,查“四风”,抓整改,增动力,自觉提升党性修养,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坚持在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的基础上,正视问题、改正缺点、修正错误;坚持认真落实目标任务,带头听、带头查、带头提、带头批、带头评、带头改;统筹好教育实践活动与审计监督始终高度关注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保证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让活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努力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
记者 施铭 张寅 瞿舒宁 张潇予 季征整理 (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