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
杨善洲牢记“清廉乃为官之本”。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
大公无私 清正廉洁
有人问张玉珍老人:“你当家的是‘大官’,你一家子怎么还过得这么苦?”她总会说:“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
杨善洲下乡轻车简从,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
有一次,他到龙陵县调研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共6.5元。秘书去结账,被县委书记推辞掉了。
返程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这事,秘书如实相告。他发火了,“停车,你立刻搭班车回去结账!”
秘书只好下车返回。杨善洲后来对他说:“领导机关的人不能占基层便宜!”他下乡、出差都是自己掏腰包。他在职时是如此做,退休后到大亮山林场种树也如此。老伴去医院看病,用了4次车,他一共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他岂止是不占便宜,而且“抠”得很。
他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
杨善洲更“抠”的是,绝不允许家属占公家一丁点便宜。他担任地委书记时,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
杨善洲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但他的“前门”总是敞开的。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杨善洲在地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他,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在杨善洲眼里,权力是人民的,他只是为人民来行使,行使的标准,就看符合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记者 雍明虹
一辈子担当务实
——学习杨善洲精神保持优良作风
云南日报评论员
杨善洲身上体现了务实担当的品格,他不仅留下果实累累的青山翠谷,更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学习杨善洲精神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务实担当来自理想信念。杨善洲始终认为: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他身处重要的领导岗位却没有官气,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远离他扎根人民、开拓奋进的脚步。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充分履行了他的诺言。时下,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歪风,说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我们要以杨善洲为榜样,拓展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为人民办实事干好事上。
务实担当来自开拓创新。杨善洲善于向书本学习,更善于向实践学习。他曾在实践中创造出简易的农业测量方法,有力推动了县域坡改梯工作。他经常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学习应用新知识,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作为21世纪的领导干部,更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本领,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处理好转方式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
务实担当来自敢为人先。杨善洲干工作总是喜欢冲在第一线,他说“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前,我省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需要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不等待不观望,从自己做起,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突破难点焦点矛盾点。特别需要党员干部敢于吃苦,敢于担当,敢于激发活力,敢于为云南跨越发展实现新的作为。
(云南日报)
